找到相关内容51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的智慧及其源泉

    佛和羯摩部,又称羯摩智。  以上四智为大乘唯识宗所立佛果之四智。密教则再加上法界体性智而成五智。  所谓法界体性智,即能决断分明世间、出世间无尽诸法之智。此智为转第九阿摩罗识所得。密教以此智配于中央大...身结印契(身密)、口诵真言(语密)、意观本尊(意密)。若修行者之三密与本尊之三密相应融合(即三密瑜伽),则可以即身成佛。  在俄国著名的佛教学者舍巴尔茨基所著的《大乘佛学》一书中,对佛教瑜伽有几段生动形象...

    达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144052.html
  • 佛教的智慧及其源泉

    以此智配于北方不空成就佛和羯摩部,又称羯摩智。   以上四智为大乘唯识宗所立佛果之四智。密教则再加上法界体性智而成五智。   所谓法界体性智,即能决断分明世间、出世间无尽诸法之智。此智为转第九...三密瑜伽),则可以即身成佛。   在俄国著名的佛教学者舍巴尔茨基所著的《大乘佛学》一书中,对佛教瑜伽有几段生动形象的描述:   “佛教的圣者认为世间凡夫的生命是充满不断的恼乱的、极为不幸的存在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249773.html
  • 无意识与阿赖耶识——佛教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之一

    作为二者之间的缓冲区。   我们接下来看看佛教心理学,佛教在心理学上研究集大成者,当属大乘唯识宗,所以这里所引用的佛教心理学的内容,实际上是以唯识论为基础。在唯识论中有“八识”之说,其中前五识属于感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02658520.html
  • 《显密诸宗及藏族文化总释》要目

    本质、分类、动作方式以及心法、心所法、色法、不相应法、无为法等五种法和遍计依他圆成等三性,还有大小乘共同承认的缘起的理论。   第二十三章 详细地讲述了小乘的声闻、独觉、大乘唯识宗的假相派和实相...,四十章。  第一编 宇宙生命的形成   第一章 概述刹土的情况   此章按佛教大乘学派的主张,叙述从佛国土到凡夫世间国土所出现的因缘,以及这些刹土的结构布局(庄严)。   第二章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95462733.html
  • 唯识、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

    名言之实,则认许唯识;若取胜义实性,则离戏论而取。”[1]这里实际上涉及因明的三种教义背景,“认许极微”是小乘经部的观点,承认所缘外境中的极微是实在的。认许“名言之实”是大乘唯识宗(又称瑜伽行派)的...唯识、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  姚南强  神泰《理门述记》曾说:“自古九十五种外道,大、小诸乘,各制因明。”其实因明就其教义背景,主要与小乘的经部和大乘的唯识、中观相关,本文主要比较以唯识为教理背景的陈...

    姚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123473785.html
  • 蒋劲松:“人间佛教”与“科学主义”摘要

    人格完善取代成佛做祖、往生净土。   太虚法师说,“唯识宗学,不但与唯物科学关通甚切(案:中华隋唐间因研究竺乾外道小乘之学者颇盛,故此大乘唯识宗学因之昌明。由五代入宋元,各学衰微,唯识宗学亦因之湮没...宜,由此向上增进,乃可进趣大乘行──即菩萨行大弘佛教……”   “依著人乘正法,先修成完善的人格,保持人乘的业报,方是时代所需,尤为我国的情形所宜。由此向上增进,乃可进趣大乘行。使世界人类的人性不失...

    蒋劲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5082152.html
  • 唐代三高僧对真唯识量的疏解

    而不是似能破。  文轨法师对玄奘法师的真唯识量论式,总体评价是:颇尽精微,学者审自思择。  二、窥基法师的解读  窥基法师(632-682),中国大乘唯识宗的集大成者,俗姓尉迟,京兆长安人,17...论式中还有一个过失,就是宗上的简别语“真故”实际上是多余的。  三、慧沼法师的解读  慧沼法师(650-714),中国大乘唯识宗第二代祖,彭城人氏(后迁淄州),俗姓刘,15岁出家,跟随窥基法师受学。窥基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3338826.html
  • 论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

      --暨论实体自性与特性自性   中观应成派将外道、小乘的有部和经部、大乘唯识宗和中观自续派,都称为“实事师”,说他们遵循的是“假必依实”的原则...世界的实有,并不障碍小乘的解脱。   三、大乘唯识宗的亦俗亦真谛自性实在论   大乘唯识宗的实在论,既表现为第八识中的种子(因)及其所生法(果)具有实在性,也表现为三自性理论。这种实在性实际上是特性...

    林国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64137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

    弟子提婆,对大乘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他的主要著作有《百论》。  (4)大乘佛教的分宗  公元四、五世纪间,无著、世亲建立了大乘唯识宗佛教,从原来的大乘佛教中分离出来。  自此,大乘佛教正式分为...  (4)唯识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  唯识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包括:《解深密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瑜珈师地论》、《现观庄严论》、《金刚般若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显扬圣教论》、《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242071.html
  • 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社会思潮(3)

    。在他看来,唯物论既讲物质又讲精神,小乘教理也讲物质与精神,大乘唯识宗更认为物质与精神是天地、人物的两个显著的现象,因此三地者相似,可以互证。大乘唯识宗还可以帮助唯物论消除不足,更好地发挥作用。太虚...唯物科学与唯识宗学》、《人生观的科学》等论著及一系列演讲中都谈到了这一问题。太虚对佛学科学互证互论著助关系的主要分析、论断如下:  他先以科学、佛学两种概念做了阐释。他讲“佛”字本是印度方言,翻译成汉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1050172.html